今年38岁的何小兰,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庭困难,便外出打工来添补家用,可这一外出打工就是整整10年。外出打工的十年间的酸甜苦辣自不必说。2000年,何小兰带着多年打工攒下的积蓄,回到家乡创业。那时,在中央提出大力发展生猪生产政策的号召下,何小兰决定利用后哨村盛产包谷、空气清新等自然资源,发展生猪养殖业。她铆足了劲,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给予论证,并做成“无公害生猪养殖综合示范场”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
机遇总是垂青于敢想敢闯和有准备的创业者。2003年初,该项目通过了规划立项。何小兰倾其所有,承包土地、买材料、建猪舍、购种猪等,先后投入资金达300余万元,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建起了一座自动喂水和自动喷雾消毒的现代化无公害生猪养殖场。
何小兰的创业在发展初期遇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比如:育种、饲料配方、疫病防治技术等,没有办法,她只好向乡畜牧站技术人员求助,还找相关养猪方面的书籍来自学。
为改良肉猪品种,提高养猪效益,何小兰先后从长沙、贵阳的省级种猪场引进杂交品种进行改良试验。
何小兰一门心思钻进她的猪场里,有时碰到母猪夜里产仔,经常守候在产房一直到天亮,24小时不曾离开。由于缺乏科学养猪的系统知识,对猪仔的防疫没有把好关,有一次,100多头猪仔和从凯里购回的5头瘦肉型母猪,没多久便病死了,何小兰整整损失了10多万元。祸不单行,在2005年秋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口蹄疫席卷了何小兰的养猪场,亏损达到5万余元。面对重挫,面对创业中的失败,面对家人怨声不断,何小兰没有泄气!要资金、靠亲戚朋友筹借;要经验,靠在实践中一点一点地积累。不甘心失败的何小兰经过深思熟虑后,又重振旗鼓。靠着一股干劲,带着一颗热心,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空空的猪栏又重新养满了猪。
何小兰感觉到,传统的养殖方式对于大型养猪场是行不通的,规模养殖必须走科学化的道路。2006年,何小兰高薪聘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畜牧技术员,何小兰放下老板架子,跟着师傅当了学徒。
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凭着埋头苦干、刻苦钻研的精神,何小兰练就了一手养猪好技术。
从此以后母猪产仔率提高了,猪仔生长周期加快了。
2011年何小兰的养猪场出栏商品肉猪180余头,种母猪60余头,仔猪320余头,猪舍面积由建场初期的300多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3200平米,并且实现了综合化、规模化经营。与此同时,何小兰还发展了本地土鸡养殖,出栏土鸡达2000多只;创办微型酿酒厂,酒厂烤酒年产量达30余吨。她还用酒糟喂猪,节约了养猪成本。
何小兰富了,她终于尝到了创业的甜头。何小兰的年收入由创业初的2000元增加到现在年收入的20多万元,终于发了"猪"财,成为当地闻名的养猪“状元”。
何小兰很能干,吃得苦,她靠养猪发了家致了富,但致了富的何小兰并没有忘记乡亲们。她还带动了全村一起走勤劳致富路。凡是被有关部门确定的贫困户到她猪场买仔猪,一律实行半价。有的贫困户没有现金,她就赊欠。近年来,经她扶持的贫困户达20多户。至今,她赊欠出的猪仔款达2万多元、饲料款达3万多元。
何小兰打工返乡带头创业致富和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成效显著,2013年被选为贵州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