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张婕,她没有“非遗传承人”的头衔,更没有出国展示作品的机会,凭着一腔热情,她将苗族七彩的丝线,镶嵌在花布的经纬之间,变成一朵朵艳丽的,栩栩如生的绣品。……一切美丽被她在指间娴熟地掌控着。一幅叫做《噢利几》的锦衣别人出价便就是十余万元。内行的人当然知道,这是一件苗族最传统的古旧装衣样品。其绣采用破线绣、平绣、堆绣等工艺。内容含盖苗族五千年历史内容。其绣品内容从蝴蝶妈妈至张秀眉等历史过程。这在反应民族历史进程难得见的作品。我们从中国刺绣工艺水平和历史典故等内容来看,啿称精典之作。
张婕,女,农民,苗族,初中文化,1974年9月出生于清水江支流巴拉河北岸一个苗寨里。从小得益于前辈口传心授,不仅学会了苗族的一些古歌古词,苗族飞歌,而且心灵手巧,擅长苗族的各种刺绣工艺,在巴拉河畔享有一定的声誉。
苗家姑娘学刺绣是要从五六岁就开始的,张婕也同其她姑娘一样,五岁就开始了这一传统的必修课了。苗族姑娘学刺绣是没有专门老师的,靠的是一个人的摹仿能力与悟性,以及一个人的勤问,勤练。张婕最早她就开始随母亲、祖母、姑妈等妇女长辈们学习,后来又随同伴学习。苗族刺绣集变形夸张或高度抽象的纹样、大胆奇诡的构图、色比强烈而又协调的配色,和多样的针法技艺为一体,与苗族的织锦、蜡染和银饰一起,构成千姿百态苗族服饰群的四大装饰艺术。十四、五岁时,就撑握了苗族传统的纺纱织布、挑花刺绣等各种技法了。
当她长到十七、八岁时,好多的同龄姐妹们都到沿海去打工去了。当回来时,她们不再谈纺纱,谈刺绣,而是将头发染得黄黄的,原来的苗族素装变成韩国的流行装,操作别纽的“广东普通话”,大扎的钱在张婕的面前幌来幌去。张婕也许心动了。可当听说那里的人见了面就SC了,她吓得不敢再说去打工之事。她只对她的同龄姐妹们说:你们去吧,为了留念,她叫她们带去了她的綉花包。她没有敢想什么,一如既往,在劳动之余和休息闲暇,哼着游方歌,苦练刺绣,她就是这样凭一双刺绣的巧手,编织着自己的青春梦想,抒发着自己人生的美好憧憬。
直到有一天,她的一个姐妹来了电话,她给她们的绣花包被那边的人要走了。她回答,没关系,我又可以绣一个给她们。对方回答让张婕大吃一惊,她们不要你的绣花包。张婕一片茫然,是不是我绣得不好?后来才知道,原来张婕给她们的绣花包看似不起眼,却被那里的人买走了,并给她们很高的价。要她再发货过去给她们,她们要给她卖。张婕这才醒悟。看来这苗绣也可以卖成钱的。
开始是从小花包开始,后来到苗族成衣,再后来到披肩、再后来到壁挂……她的绣品成了别人的抢手货。还真是“鸳鸯绣了从教看,乐把金针度与人”。
苗族因历史形成的大散居、小聚居的地理分布格局,各地苗族的刺绣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施秉县的苗绣也因区位差异而形成风格特色迥异的两大分支。施秉南部上迄平寨,下抵六合70里清水江北岸的苗族,和隔河而居的台江施洞一带的苗族,同属一个传统婚姻服饰文化圈,其刺绣别具情态、格调高古,堪称苗绣一绝。其常见纹样是蝶、鸟、龙、鱼、狮、象、石榴、花、果、叶,以及形形色色的传说人物,但大都经过大胆的艺术变形夸张处理,显得既陌生又似曾相识,
甚或几近荒诞地将种属不同的纹样嫁接组合,形象詭谲,耐人寻味;构图不要求严格对称,但十分注重画面的协调、饱满;用色不讲究浓淡自然过渡,喜欢色块的强烈对比;刺绣针法多采用平绣、破线绣、锁绣和折綾叠绣,工艺十分精湛。尤其是破线绣图案,手感细腻滑柔而富于质感,妙不可言。几乎每幅刺绣图案都有相关的古老传说,文化底蕴丰厚。国画大师刘海粟先生感而言之曰“鏤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之,难以免俗。”
而主要聚居于施秉潕阳河地区的苗族,其刺绣别具一格,纹样均以高度抽象的人、马 、蝶、鸟、鱼、螃蟹、浮萍、刺梨花、柿蒂花
、豇豆花为主,辅以矩形纹、方形纹、棱形纹、锯齿纹、回形纹、波纹、条纹、圆点纹等几何纹。构图对称饱满,图案繁多,色比强烈,洋溢着浓郁的山地农耕文化气息。针法多采用挑花、平绣、分线绣和锁绣,做工极为精细,精美雅观,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普适性。
我们不知道张婕是为了情,还是为刺绣,她嫁到了施秉,她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了施秉潕阳河苗族支系绣种,于是她将清水江的苗绣技艺与施秉潕阳河苗绣技艺进行有机地结合,这让她的绣品如虎添翼。她利用这一多重技法,创作出了《丢东》、《咹卡》、《妈便妈浏》街等等一系列的作品。她娴熟的飞针走线,漂亮构图和色彩搭配,变化多姿的图案,给人丰富想象和舒畅愉快的感觉,让看她作品的人叹为观止。
苗族刺绣是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苗族文化,历史悠久,类别多样。是苗族人的历史与生活的真实展现,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苗族工艺品不仅是苗族姑娘们及妇女们欢度节日的装扮,也是苗族姑娘的嫁妆,更是苗族人走访亲朋好友必不可少的配带穿着。由于它独特的艺术效果已成为我们贵州旅游商品、会议礼品、收藏珍品的首选。为了保护,传承苗族民间文化技能和手艺,丰富和挖掘施秉县旅游产品和商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展示民族民间风采,开发民族旅游资源,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她在施秉县城创办了艺雅枝苗族刺绣厂。目前,有固定职工28人,县城周边及农村有分散绣工三百多人。生产的产品有各种苗族男女服装,背心,围裙,背带,绣花鞋。有领带,围巾。还有各种苗绣,破线绣,锁边绣,双面针,平针绣,皱绣,刺绣壁挂。她的绣品卖到了北京、上海、云南、深圳及海外,日本、西欧、北欧、北美也有了她的产品销售。她的艺雅枝苗族刺绣厂年产值达300多万元。
施秉县境内居住着苗、汉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5.4%,拥有丰富的苗族民间文化和技能。近年来,由于受到全球化经济浪潮的挑战,中青年外出打工不断踊出,苗族文化、技能、手艺传承后继乏人、人亡艺绝的情况面临发生。为此,她于今年还成立了施秉县苗族刺绣技能培训中心。她希望通过这一平台,让当地的苗族姐妹们认真学好这一苗族传统技艺,发扬和传承民族刺绣工艺,促进农村劳动力和城镇下岗人员就业,全力打造全球品牌的苗族服饰文化和特色旅游商品。
张婕很忙,在我采访她时,她还忙着张罗“第六届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暨2013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因为她要在这次“一节一会”上大显身手,让更多的人了解苗族刺绣文化,了解她的作品。
我们祝愿她参展成功!(吴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