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贵州省省管专家。曾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巡视员(正厅级)。研究方向为民族人类学、哲学、社会学。出版专著7部,合著3部,主编4部。发表学术论文、调研报告400余篇,研究成果总字数达600多万字。
主持完成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中国苗族哲学社会思想史》、《世界苗族迁徙史》、《中国典籍载苗族早期历史资料整理与研究》(在研);作为第二主持人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子项目2项:《苗族文化研究》、《布依族文化研究》;国家“十二五”对外交流重点图书1项:《中华民族文化大系·苗族卷》(主编、在研);省部级课题7项:《中国苗学》、《中国史前史研究》、《贵州就业与再就业研究》、《贵州建设避暑旅游大省研究》、《我省“十一五”如何解决城乡就业的思路与对策研究》、《贵州民族地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研究》、《科学合理地组合机构促进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
科研成果评价
在民族人类学领域取得系列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对苗族的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全国共有31位专家学者或单位对其著述公开发表了书评:《中国苗学》被誉为“苗族百科全书”(李廷贵教授,雷安平教授、颜恩泉研究员)、“第一本从宏观‘学’的层面研究中国苗学的专著”(贵州大学出版社再版前言)、“苗族史与学的丰碑”(秋阳,文学评论家)、“运用多学科系统、全面、辩证地专门研究苗族,便可形成苗学”(翁家烈研究员)、“在苗族研究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蒋南华教授);《中国苗族哲学社会思想史》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研究的一部力作”(佟德富教授)、“来自苗寨的宇宙追问”(邓红蕾教授)、“耕外别无事,胸中别有天”(肖洪恩教授)、“自信自觉与开创”(史继忠教授)、“一部填补空白的力作”(龙忻成编审)、“是作者研究的科学结晶,是中国苗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的新成果”(伍新福教授)、“一本可以传之久远的书”(封孝伦教授);《世界苗族迁徙史》被誉为“苗族迁徙史研究的扛鼎之作”(敖以深副研究员)、“悲壮而辉煌的迁徙之路”(于民雄研究员);《苗学通论》被誉为“我国第一部以单一民族为学科研究的通论”(王朝文序)、“是一本很有功力的书,一本很成功的书”(顾久研究员)、“100万字的《苗学通论》,无愧历史,无愧未来”(布族族作家郭俊);《战争与苗族》被誉为“苗学又有新的拓展……作者对苗学的研究,从来就持开放态度,把它放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大范围内来作考察,站得高、看得远”(史继忠教授)、“苗学研究的又一部力作”(杨贞杰,贵州省苗学会常务副会长)。等等。
科研成果获奖
《中国苗族哲学社会思想史》获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世界苗族迁徙史》获贵州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其成果简介被选登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汇编》第三辑)、《苗学通论》获贵州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中国苗学》获贵州省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云雾·枫木·卵生—苗族早期唯物主义思想萌芽》获贵州省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论苗族的家庭类型与发展》获中宣部第一批“五个一工程”提名奖和贵州省首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等。
社会兼职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副理事长、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贵州省哲学学会副会长、贵州省民族学会副会长、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副会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