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湖南湘西:苗族银饰 | | | 作者:康晓乔 来源:红网湖南频道 日期:2016-05-04 阅读:9283 | |
苗族盛装
苗族盛装来源及简介
这套苗族盛装是苗族女性在节日、祭祀、婚嫁当中穿戴的服饰。它由头冠、胸饰、颈饰、手饰、银片衣、百褶裙、花带裙、花带、绣花鞋等组成,全身的银饰可达50多件。这套盛装包含了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和苗族刺绣,及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打花带。
在苗族特有的服饰文化中,这些代代相传的美丽盛装都出自女性的双手,并经她们和她们的女儿继续传承。女性不仅是苗族服饰的制作者,也是创造、传承苗族文化的重要力量。
花带裙
裙子是由数十条花带组成,每条花带由五节绣块组成,绣块与绣块用银珠串联面成。花带上的图案由苗族刺绣中的“平绣”和“贴布绣”组成,色彩绚丽、简洁、层次清晰。苗族女性穿上花带裙后,转身投足更显飘逸灵动。
刺绣
袖部、臂背、肩部的图案是运用苗族刺绣中的“堆绣”完成。堆绣是先将剪纸纹样贴在布料上,再根据纹样的要求,将八根或十二根彩线在凳架上,在用手工编成三毫米宽的编带,按剪纸的轮廓,由外向内将辫带平盘绕织绣满。堆绣的浮雕感和肌理感突出。
苗族刺绣技法大致有平绣、挑花、辫绣、堆绣、锁绣、镶绣、贴布、打结绣、绉绣、锡绣等。每一种绣法有夹杂若干不同的运针方法,针脚大体可分绣、插、捆、洒、点、挑、串七种。
花带
苗族纺织技术中的织锦技艺,采用的材料是棉麻混织。整个工艺是在织花凳上手工完成,俗称“苗族打花带”。花带在苗族服饰中采用很广泛——服装饰边、束发带、银冠带、腰带、等都可用上。
百褶裙
这件百褶裙是苗族妇性穿戴盛装时的贴身主裙,手工织布。面料为棉、麻、纱。棉纱上机前,捶洗干净后,套上木杠以小棒绞干,再用玉米碎粒或魔芋浆煮,去掉油脂和杂质。煮好后捞起抖掉渣滓将棉纱晾干,绕在竹筒上备用,以这种方式织出的布料柔软、厚重、耐穿耐磨。
银压领、银项圈
银压领是从长命锁演变而来,体现人们为避不详,祈福的夙愿。项圈下吊物造型分为五层,分别为蝙蝠、花篮、蝴蝶、鱼、银泡。这些饰物银链相衔,密垂直泻,犹如银瀑挂胸。此套压领和项圈,兼用圆雕、浮雕及镂空雕、錾刻几十,是苗族银饰中难得的精品。细看之下,蝴蝶翅膀的纹路、麒麟角上的纹路,鱼鳞都刻画出来,这也为大家充分展现该工艺的精湛。
银片衣
衣服的主要面料采取织锦的技艺,苗族织品根据织物的不同主要分为棉织品、丝织品、麻织品、毛织品和混织品五种。衣服上的银片运用的是錾刻工艺雕琢。袖口的锥形吊铃是苗族父系祖先崇拜;背部的蝴蝶图案是母系祖先崇拜;骑士表明苗族先民曾是纵马驰骋;鱼、花蕾、石榴、葫芦等于人的形象连接在一起,这些充满生机的纹饰是苗族人心中多子的象征,也是“万物有灵”的体现。
杨洪江个人简介
杨洪江,男,苗族,出生于1988年1月12日,出生于银匠世家,湘西自治州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州级传承人,或许在银饰制作的火塘边和敲打声中长大的原因,从小就对银饰制作有着特殊的感觉,七、八岁就给银匠打帮手,对苗族银饰的纹样、图案、造型等很早就烂熟于心。主要从事拉丝工艺制作,拉丝工艺是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中的精髓,代表作品有“喜鹊拉丝、凤尾、七朵花、孔雀开屏”等。其中,以“喜鹊拉丝”、“凤尾”、“孔雀开屏”以及各类耳环、手镯等银饰为代表的小件产品倍受人们青睐。杨洪江现在在凤凰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习所发展、传承、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手工锻制技艺。 | | 编辑:网站管理员 |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 | | | | 上一篇:苗银:穿在身上的苗族符号 下一篇:没有了 |  | 相关信息 | |  | 最新图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