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汉之家 四美村寨
——赤水市大同镇大石盘苗寨
民族村位于赤水市大同镇,是贵州省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和全国特色魅力村寨之一,也是全国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开发重点村和遵义市小康创建示范村之一。全村幅员面积14.6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共846户3525人,其中苗族2000余人。2014年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余元。
民族村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洞沟景区一河之隔,内有策应红军长征的地方武装起义石顶山战斗遗址。这里生态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各级政策的扶持让民族村近年的发展如火如荼。营造出苗汉同胞齐心发力,精诚团结,统一战线,奋勇争先,奔小康的美好局面。
夯实项目体系,体现“美丽村寨”建设美
大同镇坚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在“美丽村寨”建设中,坚持生态自然与苗族风情相结合,突出民族特色,建设别具特色的大石盘苗寨。
2015年在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的重视下,投入资金117万,完成了大石盘区域美丽乡村概念性规划和整个区域挖方工程、寨门建设、大石盘到观音殿的4.8公里乡村道路进行硬化。
在农业项目上,大同镇结合时下流行的网络游戏积极打造现实版的精品QQ农场,引资建设200亩桃林基地土地整治和育苗、完成蔬菜基地提档升级改造(含新建大棚)、3000米农业观光步道升级改造。
随着项目的实施和整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极大的促进了本村的发展。取得上级满意和惠及群众的“双赢”效果。
深挖苗乡故事,彰显“美丽村寨”韵味美
民族村旅游村寨,挖掘本村蕴藏的民族文化不仅能加强对苗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契机。
踩山节是苗族同胞维系本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每年的正月初二,数千苗族同胞穿金戴银欢聚在大石盘花杆脚下,载歌载舞。开展对歌、抢花球、上刀山、吹芦笙、唱苗歌、跳苗舞等极富苗家特色的文体活动。
踩山节能极尽诠释苗族的文化渊源,要传承和发扬就需要精心打造和培植。因此,2015年大同镇依托省民委投入近500万元建设的苗族风情展示馆和苗族祭祀广场,投入5万元,收集苗家服饰、用具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充实苗族风情展示馆,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吸引民族村本地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经营苗族风情演绎和苗族特色餐饮。突出原滋原味的苗族风情。
强制整脏治乱,打造“美丽村寨”整洁美
针对民族村环境整治工作,大同镇共投入30万元,对民族村大石盘、孔滩桥等重要节点进行亮化。着力在巩固基础、长效提升上下功夫,深入开展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的系列提升行动,努力使村庄建设群众满意。
一方面,深化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在狠抓常规管理的同时,重点开展主干道环境综合整治。另一方面,引导群众对环境卫生的自我管理,相互监督,以此深化村民自治,倡导文明习惯。
精准扶贫惠村民,呈现“美丽村寨”增收美
近年来,大同镇不断夯实乡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努力挖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项目,把富民惠民作为发展根本。
民族村结合苗家文化特色资源优势,把民族村的发展定位确定为围绕旅游打造“贵州苗族风情黔北视窗”。2015年,省宏立城集团捐资700万元,打造贵州苗家风情黔北视窗建设项目。苗族风情吸引7万6千人次的游客慕名参观游览、体验,带动周边苗族群众增收80万元,极大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近年来,民族村抓实民族旅游项目,把乡村旅游业作为民族村村级集体经济的龙头和支柱来培育,以独特民族风情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特色农业观光资源为引擎,打造景村一体的全域旅游环境,铺平旅游对群众的增收致富路。预计下一步民族村的旅游建设工作中,将望云峰与民族村大石盘接连的乡村土路改造为观光车道和健身步行山道,并在临崖外设置玻璃栈道。利用祭祀广场外崖处可以俯瞰赤水的良好观光区位,建设俯瞰赤水的观景楼,结合苗寨风情把这里扩展打造为一个苗寨特色文化景观旅游综合体,使之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四洞沟景区的配套服务区,大同乡村旅游的后花园,村集体经济创收的试验区,农民增收致富的试验田,建成后预计为民族村群众人均创收5000元,村集体经济年均增加10万元。
苗寨晨韵。喻德江 摄

盛大的篝火晚会

雾笼山乡。喻德江 摄

仙乡秘境。喻德江 摄

乡村晨韵。喻德江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