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贵州省苗学会授予黄平县谷陇镇“天下苗族第一镇”民族荣誉称号,虽然不是官方的认可,但我觉得当之无愧。
黄平县谷陇镇位于该县东南面,距县城28km,距离黔东南州府凯里市51公里,距省会贵阳市233公里。东邻台江县,南接凯里市,西临该县和黄飘、翁坪乡,北与施秉县接壤。全镇总面积228.2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154个自然寨(其中50人以下自然村寨46个),290个村民小组,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谷陇镇是苗族银饰产品销售量最大的苗镇,成立有苗族银饰协会,有会员50户(人),苗族银饰产品月销售量达600公斤以上,银饰产品年销售额达7200公斤,年销售产值达3456万元以上。
谷陇镇现有98%人口为苗族,苗族文化底蕴深厚,其中苗银、苗绣技艺传承完整,产销潜力巨大。著名的苗族歌后阿又朵就出生于谷陇镇大寨村,其母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古歌》传承人之一。从苗族的绝对人口数量来看,是目前全国苗族乡镇人口中绝对数量最多的一个镇;拥有最大的苗族芦笙集会--谷陇“九·二七”芦笙会,是苗族地区规模最大的苗族芦笙会,也是全国十大民族传统节日集会之一,参加集会的人数达40万人次,规模宏大,盛况空前,扬名于国内外。
图为谷陇九?二七苗族芦笙会
还制造出了世界最大的苗族妇女银帽,堪称一绝的苗族妇女大银帽出自谷陇镇鱼良村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荣获“贵州省工匠大师”称号的杨万付之绝活,由杨万付等20名男性苗族银饰工匠参与,耗时90天精心雕琢制作而成。银帽共分内外两层,内层用缠布铁丝编制适合苗族妇女顶戴的帽圈,外层由纯银制作的众多银花及各种造型的鸟、蝶动物及银键和银铃构成,整个图案由一只稍大一点的凤凰、四只小凤凰、240个风铃和1000朵银花组成;高为2米,直径1.9米,重量达105公斤,现已成为无价之宝。
图为苗族歌后阿又朵与身着苗族盛装苗族姑娘参加谷陇九二?七芦笙会
大银帽首次亮相是在2016年农历九月二十七日,分别由24名苗族男性同胞共同抬到“九·二七”民族芦笙集会上,它的出现赢得当时众多参加集会者的惊叹和苗族妇女同胞的青睐。这款苗族银帽是一顶纯银加工制作的苗族妇女帽子,是目前全球体积最大、重量最大、造价最高的苗族妇女银帽。
2017年,大银帽先后3次代表贵州省黔东南参加了全国30个魅力中国城的竞演,成为黔东南获得全国十佳魅力城称号的重要法宝。谷陇镇拥有多项苗族文化元素“第一”的条件,这些都真实反映了苗族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是苗族人民的宝贝,希望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深入挖掘原生态的苗族文化,充分发挥好“天下苗族第一镇”民族文化这个宝贝,传承弘扬苗族文化,促进苗族经济发展,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谷陇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民俗风情古朴独特,人文景观风格奇异。谷陇镇总户数1.86万户,人口8.4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人口的98%,主要以苗族居多,单一的民族聚居,使该地风情纯朴浓郁,原汁原味,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潜力,镇内除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岩门司古城遗址,号称全国最大的少数民族集会--谷陇九?二七苗族芦笙会,“民族银饰之都”美称外,该镇还有大平洞苗族风情村、白斋革家民族风情村、大高山万亩野生映山红,翁干洞九级瀑布群、岩英村的高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图为杨万付(右)与苗族妇女大银帽
图为谷陇镇大高山映山红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