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苗族网讯 10月4日,位于龙里县三元镇鱼洞村的利群果蔬种植场内订货的商人络绎不绝。刘庭友经理的父亲骑着电动三轮车穿梭在大棚里面为顾客分装着刚刚采摘的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忙的不亦乐乎。这几天,苗族青年刘庭友的龙里利群果蔬种植场蔬菜正值供不应求的状态。
刘庭友家住贵阳市小碧乡,是一名退伍军人,部队生活铸造了他一副刚毅果断的性格。他退伍那年,适逢家乡大开发,他和许许多多的家乡人一样,一下变成了失地农民。他说,虽然拆迁过上了好日子,但对于父母来说,突然世世代代居住的家没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起居生活没了,他们无法去承受突如其来的变故带来的心理压力。怎样用好有限的资金为这个家庭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让父母找回过去的农村生活,颐享天年呢?他心里想,就搞种植!他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认可和大力支持。
采访中,刘庭友经理说,他的利群果蔬种植场建于2015年,共流转土地180亩。种植场共投入350万元,其中,钢架大棚投入195万元,购买水管,修建水渠等灌溉系统投入50万元;建造有机粪发酵池以及基地道路硬化投入3万元,生产性投入120万元。
场内种植木耳菜50亩、红苋菜50亩、空心菜30亩、其次还有韭菜20亩、红薯藤10亩、辣菜20亩。种植场全部采取喷、滴控水系统方式进行浇灌,灌溉水源全部来自山上的无污染的泉水。
据介绍,种植场销售旺季每天有近10吨新鲜蔬菜运往龙里县城和贵阳等地。经济收入达8万余元左右。每天还有近20名当地的精准脱贫户、农调户和工人在这里打工,每天能拿到70—120元的工资。
参观完利群蔬菜大棚,刘经理说了一句心里话,他说,很开心的是看到了父母在种植场内找到了生产生活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