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务协作为抓手助力苗乡脱贫攻坚
——余杭.台江两地劳务协作工作成效显著
中国苗族网讯 贵州省台江县是余杭区对口帮扶县,还是中央、省、州三级组织部帮扶联系点,各级领导对台江就业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去年11月,在中组部驻台江帮扶工作组和两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台江县在杭州市余杭区成立了劳务联络工作站。工作站成立一年来,在完善信息台帐的基础上,以有组织输出务工人员为目标,以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岗前培训、依法为维权为抓手,扎实开展两地劳务协作工作。
完善台账,夯实基础。工作站通过余杭人社部门、公安系统、走访企业和老乡聚会等渠道,逐步完善台江在杭务工人员信息台账。截至目前,台江在余杭务工人员有886人,新增务工人员272人,新增建档立卡人员77人。工作站还通过余杭区人社局的用工信息平台,对企业的岗位需求实行动态跟踪,筛选出适合我州就业的岗位,并适时更新发布。经核查筛选,今年1-9月份,余杭区范围内急需用工的企业104家,提供就业岗位3157个。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台江工作站充分协调余杭区和台江县,办好今年春季和秋季两场专项专场招聘会,制作用工宣传资料5000多册,通过包驻村干部下发到各个乡镇街道的每一个行政村自然寨,每一个贫困户手中。另一方面,台江宣传系统充分利用微信、电视台等平面媒体,经常发布余杭企业的岗位需求广告,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及时掌握就业用工信息,大力营造“要打工到杭州,要用工来黔东南”的良好氛围。
协调两地,抓实输出。今年3月份以后,随着苗族传统节日“元宵节”、“二月二”和“姊妹节”的结束,台江县富余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台江县委县政府抓住这几个关键节点,把劳务输出列为阶段性重要工作来抓,将任务及时分解到各乡镇街道,明确各村第一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主抓该项工作。迄今为止,全县已有组织输送1152名劳动力到全国各地务工。
积极走访,跟踪服务。建站以来,在区就业处的大力帮助下,台江工作站前后31次到企业走访,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了更好服务黔东南籍务工人员,工作站利用苗侗传统节日,经常到余杭区各镇街走访老乡,及时了解他(她)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合法权益、子女入学以及政策咨询等方面给予帮助。为了使务工人员“输得出、留得住”,工作站有意识地与当地优质企业合作,建立长期劳务协作关系,给黔东南籍务工人员一个稳定的务工环境。
法律援助,依法维权。建站以来,工作站依托州驻杭工作站聘请的法律顾问,为台江在“长三角”地区务工人员维权3起。一是王文海工伤维权案。台江县南宫镇交下村村民王文海妻子在上海务工受伤需要司法援助,我站及时与台江县司法局对接,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受理该案,给业主发去律师咨询函,使该案得到庭外和解。二是张运荣欠薪追讨案。台江县南宫镇交包村张运荣、周绍琴夫妇在杭州富阳区打工,因违约擅自回家,被业主从工资中扣除8500元违约金,到工作站要求维权。在余杭区人社局的协调下,通过当地人社和公安部门的调解,张运荣夫妇讨回4500元工资,当场与企业主达成调解协议。三是张贵生工伤维权案。台江县台拱镇南兄村张文春儿子张贵生在浙江宁波市务工受伤,因业主赔偿较低,来工作站要求维权,得到北京中银(杭州)律师事务所盛军华律师的法律援助。经过盛律师的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当庭达成和解,张贵生获得补偿18万元。在8月17日召开黔东南州劳务协作推进会上,张贵生父亲张文春向中银律师事务所赠送锦旗一面,内容为“扶贫济困解民忧,法律援助促和谐”。此外,台江劳务联络站还发起募捐一起。今年6月初,台江籍务工人员欧阳贤在宁波慈溪遭遇车祸,脑部严重受伤,生命垂危,工作站闻讯后及时向社会呼吁求助,通过“水滴筹”网络平台开展募捐活动。在短短的半个月内,筹集到善款近6万元,极大地缓解了该家庭的医疗费困难。经过浙大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及时抢救,欧阳贤已脱离生命危险,转回当地医院疗养。
对黔东南籍在外务工人员,台江劳务联络工作站不仅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还依法合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以实际行动获得了务工人员的信赖,同时也增强了贫困务工人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作者:张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