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沙县大田乡旅游业发展为例
大田彝族苗族布依族乡位于金沙县西南边陲,东与新化、安洛两乡连接,南与大方县黄泥乡毗邻,西与雨冲乡连接,北与箐门、平坝、西洛三乡交界,总面积84.5平方公里,居住有汉、彝、苗、布依、白族等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4%。326国道横穿乡境,杭瑞高速公路在我乡境内有8.3公里,并在白坪村设有出口和服务站,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大田村距县城30公里。
大田乡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民族风情浓郁而独特。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把我乡列为冷水河管理委员会并定位为生态旅游休闲区的大好形式下,大田乡充分利用本乡丰富的旅游资源,特殊地理位置,温和宜人的气候条件,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着力开发打造冷水河源头洗线沟旅游景区、杜鹃花林带旅游景区、万亩草场及天然溶洞旅游景区。
大田乡的经济社会建设要在扶贫开发取得的成绩上再上新的台阶,就必须审时度势,认真挖掘大田民族文化资源及自然资源,积极发展大田旅游产业,这样既符合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世界潮流,也可以促进大田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应该是大田的正确选择,也是必然选择。
一、大田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发展旅游产业,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是必不可少的。有不少奇秀的景点就是因为有资源优势没有区位优势而一直身藏深闺;也有不少景点由于是“人造景点”,没有多少文化内涵,也就是缺乏资源优势,因此常常只是火热一时,昙花一现。
1、大田乡发展旅游产业的区位优势。随着大田被列为冷水河管理区及大田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大田的区位优势已凸现出来。
一是大田与县城形成的区位优势。大田距金沙县城仅30公里,杭瑞高速从乡境经过并设有互通,通车后金沙县城到大田仅需15分钟。
二是大田与周边成熟旅游景点形成的区位优势。大田划归冷水河管理区后,被定位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旅游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另外大田据百里杜鹃景区仅32公里。大田搞旅游开发,可以对接这些景区,使之形成一条旅游线路。
三是道路通畅优势。途经大田的瑞杭高速(云南瑞丽至浙江杭州)公路是云南、四川、重庆等省市至湖南、江西、浙江的通道之一。大田搞旅游开发,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吸纳八方来客。
2、大田发展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大田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是较为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蕴藏着很大的旅游价值。关键在于我们在挖掘这些资源优势上的工作做得够不够深,有没有抓到精髓。
一是民族风情多姿多彩,魅力独特。大田1万余人口中,彝族、苗族、布依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其民族风情独特,赋予了大田发展民族风情旅游的人文资源优势,如苗族正月初一至初三的“踩山节”、彝族的“火把节”、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等节日,加之各少数民族独有的婚丧习俗,别具一格,保留着质朴的原生态状况。
二是自然景观秀丽迷人,险峻壮观,珍稀植物资源丰富。乡域内有连绵十多里的杜鹃林带,系百里杜鹃东片景区重要主成部分,杜鹃花品种多,造型优美,色彩鲜艳,花期间,遍山灿烂,彩鹃缤纷,令游客赏心悦目。省级泠水河森林公园上游地处大田乡境内,“一线天”冷水河源头,高50米的洗线沟瀑布,犹如一条银链飞流直下,水雾腾空而起,景色壮观。王家沟景区集山水,石林、溶洞、奇松、险峰为一体,属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此外,还有马落岩、石笋等岩溶景点。白泥卧大山系金沙海拔最高的山峰,海拔高度1884.5米,站在白泥卧大山上四处愿望,只见千山万壑均在脚下,让人不禁想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诗佳句来,胸中顿生了不少豪迈情怀。大田乡境内地势为中部高,四周低,以金沙县最高点的白泥卧大山(海拔1884.5米)为中心向四周倾斜,最低点的林星村王家沟(海拔1057.8米),地势相对高,落差大,山多谷深,间有小坝子。全乡年均气温11.8℃,年平均日照1300小时,年降雨量1056毫米,无霜期为273天,由于地处高处,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乃为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的大趋势。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农稻;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辣椒;野生植物有生漆、天麻、香菇、五倍子、龙胆草及其他中药等,尤以生漆质量最好,具备建立优质生漆基地的基本条件。
此外,由于大田具有风力发电的基础条件,有关部门实施的风力发电建设项目已把大田作为项目重点考察地之一。如果该项目在大田成功实施,不仅给大田带来了现代电力工业,对大田经济社会建设带来强大推进力,也将给大田发展旅游业增添一道壮丽独特的景观。
二、认真制定发展规划,扎实推进大田旅游业发展工作
大田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加上大田周边旅游景点的开发,我们认为,大田发展旅游业的这个时机已经到来。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根据大田的特色来制定好发展规划,找准发展大田旅游业的切入点。
1、要解决好自然环境保护和民族文化挖掘保护问题。近年来,随着招商引资项目的不断落户大田,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应运而生,一些具有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资源被破坏,实为可惜。不少村寨周围的植被原本很好,可说古木参天,但由于受利益驱使,不少不法分子依然冒险砍伐树木作为煤矿坑木卖,严重破坏了生态植被。民族文化方面,受打工潮的影响,绝大部分劳动力、青年人都已到外面打工,一些民族节日和民族文化活动正在弱化,而妇女日常生活的穿着均已改穿汉族服饰。这是我们必须克服的困难。
一是必须有计划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目前我乡已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项目覆盖面不够大,如果国家还有该项目,力争扩大草原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生态平衡,为我们实施旅游开发创造更加良好的自然环境。当前,绝大部分劳动力已到外面打工,农民对土地的依附能力在减弱;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些群众在节庆时间已不使用木柴做燃料;近年来实施的沼气池项目建设,也减少了部分群众对柴火的依附。这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创造了绝佳的时机。我们必须认真作好项目规划,搞好宣传发动,让群众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退耕还林还草建设中来。
二是要积极做好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工作。做好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工作,既是贯彻落实国家的民族文化政策,又是我们发展旅游业必须要有的人文环境。要做好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工作,必须组建一支热爱民族文化、懂得民族文化挖掘的工作队伍,确定项目,划分责任,让他们深入村寨、深入民间进行搜集整理。单靠非物质文化普查组,工作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就大田来讲,目前需要搜集整理的重点项目有:大田苗族“踩山节”、“苗族婚丧习俗”、“苗族原生态板凳舞”、“苗族迁徙舞渊源及现状”;彝族打击乐“斯约蹦碴”、彝族原生态舞蹈“打粑舞”、“筛子舞”、“宣慰古城墙防御设施”;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风情节等。对这些重点项目,不能一概以文字记述了事,还要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如相片、录像等进行实景记录。在此基础上,投入一定资金,在乡境内举办各类民族文娱活动,以提高群众的参与率,保持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热情,扩大民族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从而达到保护民族文化的目的。目前,我乡苗族“踩山节”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已举办两届,今年4月,又在乡境内杜鹃花山举办了第二届“原生态文艺节目展演”,每次活动都非常成功。杜鹃花山“原生态节目展演”活动,把大田的苗歌、彝族打击乐“斯约蹦碴”、苗族“迁徙舞”、布依族“铃铛舞”等节目推上了县葡萄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上;我乡推出的苗族刺绣、蜡染作品在多次省、市举办的旅游商品展览会上得到省、市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认为我们在保护和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特别是在保护和挖掘传统刺绣手艺工作上率先做出了榜样,这说明,我们的竞赛活动办对了,而且意义重大。
2、要解决好旅游项目的设置问题。旅游项目设置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必须根据大田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精心设计。
一是民族风情旅游要体现出大田多姿多彩、独具一格的民族文化。要将民族风情旅游作为发展大田旅游产业的核心来抓。前面提到的大田苗族“踩山节”、“苗族婚丧习俗”、“苗族原生态板凳舞”、“苗族迁徙舞渊源及现状”;彝族打击乐“斯约蹦碴”、彝族原生态舞蹈“打粑舞”、“筛子舞”、“宣慰古城墙防御设施”;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风情节、斗牛、画眉打彩等都可作为民族风情旅游项目来设置,但是把握好形式要抓住具有意味的细节来做文章。要在时间安排上做足文章,形成全年都有节有会的氛围,让游客无论在什么时间到大田都有可看的东西。如春节期间是体验大田苗族“踩山节”、“苗族原生态板凳舞”、“苗族迁徙舞渊源及现状”;三月份是布依族“三月三”;五、六月份是斗牛节、布依族“六月六”风情节;七、八月份是彝族火把节、跳月节,十月份是民歌赛会等等。
二是要整合好自然景观旅游与民族风情的资源优势。大田的万亩草坡,可以发展高山草原风光游,并开展如骑马赛马、与苗家人跳芦笙舞、听苗族酒歌等民族风俗活动吸引客人。充分利用好大田方圆十多里杜鹃林带这一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一是对花区内道路进行整理,修建环山柏油路。到各个山头的人行路修整成1.5米宽的石阶路或油路。在山头适当地方修建观光亭,供游人休息观光。二是对杜鹃林区进行整理,砍掉部分杂树、杂草,突出杜鹃花树丛。三是对杜鹃花品种的培植和保护,集中打造1-2个主要景点。培植和保护好现有品种,对散、乱的杜鹃花树进行移栽;寻找新的本地较少或没有的品种进行栽种培植,浓缩各种杜鹃花精品,集中打造1-2个主要景点,供游客观赏。让人们在这1-2个景点能看到杜鹃花的各种品种,满足旅游看杜鹃花的需求,做到花钱少,玩得满意,不疲劳。四是在宽阔地带修建一座景区接待服务站,能接待游客500人以上,集娱乐、餐饮、住宿、商贸洽谈为一体;设演艺厅(观看地方民族文化表演,即:彝族、苗族、布依族歌舞表演);篝火晚会活动场(在晚上燃起熊熊篝火,放起民族音乐,跳起民族舞蹈,让各地游客一起联欢);停车场(停放车辆200辆左右)。五是在景区内增设各种娱乐活动,在赏花同时增加旅游乐趣。
斗牛和斗鸡:在景区内设斗牛场和斗鸡场,进行斗牛和斗鸡比赛;
骑马:让游客骑马对全景点游一圈,进行“跑马观花”,在看风景的同时享受骑马的乐趣;
狩猎:发展当地农户进行野鸡、野兔等养殖,放在规定的地段,让游客用猎枪、弓箭进行狩猎。打中后就按市场价格卖给狩猎者,进行野外烧烤;
野外烧烤:由专人负责提供柴禾、烧烤工具及原材料,在指定的地点让游客进行野外烧烤;
斗鸟和花鸟交易:在景区内设斗鸟场,进行斗鸟和花鸟交易;设立根雕、手工艺品、农器具、农产品展示和交易点。
3、要打造好独特的整体环境,营造具有大田特色的旅游环境。旅游环境不仅讲整体效果,而且要有特色。具有特色,才能吸引旅客的眼球。
一是要把大田打造成为高原花海。大田火草坡有着上万亩草坡,方圆十多里杜鹃林带,这是大田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之一。然而,如果我们单只讲草坡、杜鹃花的优势,这种优势就只能在贵州甚至毕节有一点小小的吸引力而已。但是,我们若在这个优势上再加上一个特色,这种优势就会不断漫延,形成一个具有自我特色、极具吸引力的旅游景点。近年来,随着贵阳亿金龙公司金沙分公司与我乡签订发展中药材基地种植合同后,在火草坡万亩草场种植上萱草(又名金针花,俗称黄花),一到七、八月份,各色各样的山花与一片片黄色的萱草花交相辉映,形成了花的海洋,景色十分迷人。加上每年四月中旬绽放的杜鹃花,把大田整个妆扮得分外妖娆。因此,我们必须把这种优势再进一步扩大,即扩大花草的种植面积,做到每一片草原就是一片花海,每一个草坡就是一个花坡,而且一年四季花不断,形成规模效益。要加强规划,加强管理,加强保护,把杜鹃花林带打造好,完善花区基础设施,培植杜鹃花,扩大杜鹃花山杜鹃树种类和数量。另外,在万亩草场打造上,要注重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的搭配。与北方草原不同的是,北方草原的花是草本的,而大田高原上的花草就兼有木本和草本,而且种类繁多,这就是南方高山草原的优势。要加强色彩搭配的设计。色彩搭配是一门科学,不是简单的条条块块,要讲究花色色彩的渐进与搭配,让花的海洋不仅具有自然美,而且具有科学美。要注重保护和扩大大田高原上独有的草类资源。大田高原上生长着的松草草坪和野花草坪,是大田独特的气候环境和独特的土壤环境下的产物,要加以保护并进行人工培植,不断扩大其面积,使之形成规模,形成大田又一道独有的景观之一。
二是要改造大田群众的居住环境,打造园林式民族村寨。园林式民族村寨的概念,就是村寨绿化好、环境卫生好、民居有特色、民族风情浓。我们进行园林式民族村寨建设,就是要为融入大田高原花海这个大的旅游环境作准备。园林式民族村寨这个概念,别人还没有,我们首先提出这个概念,是因为我们具备这个实力。大田苗族村寨植被良好,古树、竹林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这就是我们的资源实力。但是,这个资源实力应该再加强,也就是要在村寨内搞好规划,大量种植各类花草,做到路边有花草,室内室外有花草,让人进入村寨就有一种进入了一个环境优雅、独具特色的园林的良好感觉。目前我乡拟在白坪村杭瑞高速公路大田互通处新建民族风情步行街,以此作为试点,探讨园林式民族村寨建设的经验。环境卫生方面,大田群众目前的环境卫生意识还比较差,我们要以“整脏治乱”为契机,大力对环境卫生进行整治,改变群众的卫生意识。民居特色方面,抓住特色集镇建设这一大好机遇,对即将建设的住房,要以乡统一的设计模型来进行建造,打造特色。
4、要找准发展大田旅游的切入点,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大田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自然景观与之相益得彰,可以做的旅游项目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但如果我们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想一起上,这样我们肯定在财力精力上应付不过来,就会什么都做不了。因此必须要找准切入点,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大田,苗族“踩山节”和“杜鹃花山文化艺术节”就是这个切入点。踩山节是大田目前较为有影响的民族节日,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应该是金沙境内目前独有的以苗族传统习俗和原生态节目表演为主题的民族节日。每年踩山节,吸引的人数在数千人以上。但是,这些年来这个节日一直是村级组织在举办,规模不大,辐射范围小。从现在起,我们就应该积极进行筹备,突出踩山立花杆这个主题,争取在明年正月举办一次高规格的踩山节,让更多更远的人到大田来游玩。只要取得成功,我们就可在此基础上,作好举办其它节日庆典活动的准备,争取每年办一至两个大型的节日庆典活动,以此来不断提升大田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增强大田民族文化的魅力,为我们发展旅游产业提供良好的土壤。
总之,在大田,发展旅游产业的时机及环境已经具备,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把这个产业做强做大,不断推进大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促进大田的经济社会建设向前发展。(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