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国锦
凡是发生在苗族民间的种种怪事奇闻,笔者统统称之为苗族鬼故事。而《苗疆奇闻》一书,是我花了几年的时间精心收集和撰写而形成的一部关于苗族民间鬼故事的专著,共收录了一百多个少为人知的离奇事件,全书合计十六万余字,是一本影射着苗族传统文化特点的奇书。纵观整本书的相关记述,笔者以为苗族民间鬼故事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自身特点
从《苗疆奇闻》这本书上看,我们不难发现苗族鬼故事与其他已经面世的有关鬼故事方面的作品有着诸多的区别,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和强大的生命活力,是能够让人耳目一新的民族文化珍宝。
首先,鬼故事与传统文化关系密切。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标志性的传统文化,苗族的传统文化也是如此。而深入了解苗族的鬼故事,又将其与苗族的传统文化相对比,我们就能看出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就是说,苗族鬼故事贯穿了苗族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鬼神崇拜、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是对自身文化的一种侧面反映或原始阐释。前者是因,后者是果,二者是一对因果关系。说直接一点,由于苗族人民对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感到迷惑,从而衍生出一些主观的认识,这种认识促使人们达成一定的共识和遵守一定的禁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
其次,情节离奇怪诞教人匪夷所思。关于苗族的鬼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是:闻所未闻。为什么这样说呢?道理很简单,我们向来熟悉的只是汉文记载或者翻译的鬼故事,这些东西已经见怪不怪。但是,苗族鬼故事因为没有专门的著述出现,却是深藏闺中无人识,这为它自身增加了无以类比的神秘色彩。同时,由于苗族鬼故事的文化属性,使人无法感知它的成因以及发展趋向,这就会给读者一种一波三折的奇妙感受。当故事突然发生,或者戛然而止,人们才从中发现苗族鬼故事是何等的稀奇古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第三,故事篇章短小精悍充满奇趣。一般来说,许多鬼故事往往是长篇累牍,说得天花乱坠,让人总是感觉到那是一种文学作品,是作者笔尖上的一朵虚构之花。但苗族鬼故事恰恰相反,它十分注重情节的逻辑性,以及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力求震撼人心的良好效果。每一折故事,一般在一千字左右,多的不过几千字,在阅读的过程中既不用浪费过多的时间,又能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特别体验。可谓融苗族文化与民间故事于一体,是我们走进苗族文化殿堂和拾取故事乐趣的一条重要途径。
最后,亲身经历与民间传说相结合。关于苗族民间鬼故事,笔者认为这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源于苗族人民的现实生活,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比如,笔者在收集整理苗族鬼故事的过程中,百分之四十来自口述者的亲身经历,百分之三十来自他人的耳闻目睹,百分之三十来自古代的口头传说。我们姑且不说在鬼的观念下人们可能对某些现象产生了错觉或者得出了错误的认识,但就故事的出处而言,它发生在以往和现在的人们身边,植根于苗族民间,亲历及传说都具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无不透露出它朴实的民族民间本色和天然强大的亲和力。
二、现实意义
兴许有人会说:世上没有鬼神,谁还会相信这些鬼故事呀?诚然,世界上是不是存在鬼神,这不是作者关注的焦点,因为这样的问题我们无法验证。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苗族鬼故事所具备的存在价值。
首先,具有研究苗族文化的史料价值。在以往的记述苗族民间故事的典籍当中,与鬼故事有关的专著十分稀少,这似乎是一个与迷信思想有关的敏感话题,不足与外人道也。实际上,苗族鬼故事与苗族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它是苗族传统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源头,是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应神秘事件而生的鬼文化,是对民族共同心理和共同意识的注释,了解它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博大精深的苗族文化的演变过程。
其次,探索相关自然科学的经典范例。世界上有很多未解之谜,当今的科学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同样,苗族作为一个存活在自然界的群体,都会面对诸多无法解释的奇怪现象,这种现象就会在他们的脑海中滋生出一个比较抽象的鬼神观念。比如,故事中提及的转世投胎、鬼魂附身、梦境成真、死人化精、借物传蛊等等记述,笔者认为这些都亟待科学家深入的研究,才能得出一些关于自然科学的新发现和新结论。换句话说,苗族鬼故事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较难认知的事物在人们思想观念中的反映。只要我们借助这些案例进行一定的研究和探索,就可以揭开一些长期困扰着人们头脑的未解之谜。
第三,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饭后谈资。追求新奇的东西,向来是人类天生的本能。苗族鬼故事本身的离奇情节和强大魅力,一直在深深地吸引着广大的苗族群众,使得这些透射出强烈神秘色彩的事件得以口口相传,在苗族民间经久不息。笔者相信,作为较全面地记录苗族鬼故事的《苗疆奇闻》一书,当仁不让地成为苗族鬼文化的大餐,必将是人们闲暇之余津津乐道的不老话题,是放松心情和营造良好气氛的最好饭后谈资。
最后,鬼故事潜藏着巨大的市场前景。《苗疆奇闻》收集到的苗族民间鬼故事,由于具备了短小精悍、贴近生活、趣味性强、民族风味浓厚等特点,是研究苗族文化的珍贵史料和探索自然科学的经典范例,这决定了它的巨大商业价值。笔者有理由相信,作为反映神秘苗疆的鬼故事,它吸引的不仅仅是苗族社会群众,还有广大的关注苗族社会的族外人士,这毫无疑问地告诉我们它所存在的广阔市场前景。一旦苗族民间鬼故事成书并涌入市场,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为人类社会营造新的生活乐点,满足一定的精神生活需求。
三、笔者点评
近几年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对传承和发展苗族文化的高度重视,各类苗族文化专著不断得到整理出版。但从总体上来说,还没有一本纯属苗族鬼故事的作品与世人见面。就其原因,笔者以为大概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外界对苗族文化的涉足不深,无法进入苗族文化大系统里面寻觅隐藏在各个角落的珍贵素材;二是苗族部分人员一直将鬼故事视为迷信思想或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退避三舍或者避而不谈,导致大多苗族民间的传说被社会遗忘,无法堂堂正正地进入人们的视野;三是苗学研究队伍里的某些人士认为一些鬼故事触及民族的敏感区,比如放蛊等等,所以不予公开的披露和张扬,担心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笔者以为,苗族鬼故事仅仅是苗族传统文化里边的一个标点符号,和其他的民族一样有其糟粕也自有其精华,我们只能就事论事,将诸多的鬼故事看作是一种源自苗族民间的关于鬼神观念的反映而已,这与一个民族的荣誉没有多大的关系,更不是宣传迷信活动。作为实实在在地流传在苗族社会内部的离奇故事,它表现出来的巨大功能,其实不是愚弄百姓和误人子弟,更多的是表现为调节气氛的基本作用。因此,与其让苗族民间鬼故事自生自灭,不如拿出点勇气来,将备受苗族大众津津乐道的奇事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兴许它的社会意义远比我们预料的要大得多。例如,作为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史料、探索自然科学的案例、人们交往交流的调料剂等等,这些积极的方面,应该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而《苗疆奇闻》一书,恰好填补了苗族这个古老的民族历来没有鬼故事专集面世的空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四、最后结语
关于苗族民间怪事奇闻,笔者作为地地道道的苗族农村人,自小经常听见人们摆谈,因此多少有些接触。但真正较全面地了解苗族鬼故事的,乃是在近几年的事。自2007年开始,笔者产生了整理一本苗族鬼故事的想法,所以工作之余就把目光投向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上。经过六年的艰苦努力,通过多方访谈后,终于写成了《苗疆奇闻》一书,对人们进一步了解神秘的苗疆提供了极好的素材,为“苗族文库”增加了一本另样的专著。
但总的来说,此书还是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笔者公务繁忙,没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收集整理相关的鬼故事,以致不少经典有趣的事件未能及时参与整编;二是鬼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都较大,笔者只能根据民间的口述进行相应的笔录,自然没办法进行一一的考察核实;三是有的篇幅因为种种原因,很难避免在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上会存在一些偏差;四是收集到的故事当中,西部苗族的较多,中部和东部苗族的较少,极难面面俱到。但不管怎样说,笔者以为,作为这样一本比较忠实地记录着发生在苗族民间的种种奇怪现象的奇书,《苗疆奇闻》出版的价值当然是不言而喻的。而它给人们展示的诸多离奇事件,不仅能让我们触摸到苗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还能为人们带来无穷的生活乐趣。就这一点而言,算是笔者最大的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