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彭琼是在今年正月的乌鲁夸跳花坡,那时她既是主持人又是演员,台上台下,忙忙碌碌,整台演出活动被她安排得井然有序。
彭琼出生在大方县鼎新乡同心村姚家寨苗寨。201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声乐专业,出过专辑《雨是风中的铃铛》,一度成为西部苗乡的骄傲。目前,她选择自主创业,经营苗族服饰和民间工艺品。
彭琼是一位阳光女孩,在读大学期间,国家民委组织的很多接待活动都积极参与。大学毕业后,她在中国雷锋战友艺术团担任过独唱演员,同时经营自己的艺术文化培训中心。在北京,她接触了许多从事民族文艺工作的苗族同胞,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耳濡目染,对苗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6年春节,她回家看望生病的母亲,期间,她从母亲那里学到了许多苗族服饰工艺技术和苗族民间文化,更深入的领略到了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跳花节是苗族最盛大的节日。”她说,“春节期间,我去了一次跳花坡,孩童时代的记忆中同胞们穿着漂亮的苗族服装,笙歌曼舞的情景却没有了!我非常失望!在最能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特色的苗族花坡节日里,出现这样的状况,这意味着苗族服饰文化已经在不经意间被年轻一代所遗忘了。服饰是一个民族的符号。我一定把苗族服饰工艺传下去”。
春节很快过去,但她对“北漂”的梦似乎淡了。她说,因为除了对大病初愈的母亲的不舍之外,她又多了一份对苗族传统服饰工艺和苗族民间文化的眷恋!
她在陪伴母亲的日子里,了解到母亲的服装店生产的民族服装其实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母亲由于近年来一直生病,精力有限,常常掉单。她把一些新的理念和思路和母亲交换了意见之后,得到母亲的认可。于是,她接手了母亲在坡脚已经经营了10年的民族服装店,并扩大了生产规模。2018年,她顺利注册了贵州黔锦民族文化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涵盖苗族服饰、苗族工艺品及苗族文化领域,年收入近50万元,还为山区的苗族同胞提供了10个就业岗位。
“我选择自主创业,很多亲人、朋友都想不通,说我妄自读个中央民族大学!但我认为,在振兴民族工艺的大环境下,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有许多工艺技术可以去参考、去学习。我有母亲10年的经营经历作为铺垫,只要思维独到,占位高,而且认真去做,迎接自己的必定是彩虹,收获的必定是惊喜!。”最后她笑着说,“其实,我的音乐梦,初心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