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西部的六枝、织金、纳雍三县区接壤交界的莽莽高山峻岭中的梭戛乡,居住着一支古老而稀有的很有特色的民族,他称当地亦谓之的长角苗(也称箐苗,苗语蒙戎),至今仍鲜为人知。1997年国际生态博物馆建成开馆后,至今已有10余年的历史,可是博物馆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社区内的箐苗族群众也没有以博物馆为龙头带动博物馆社区苗族群众发展致富。其关键就是没有正确意识到博物馆社区箐苗族非物质文化的旅游价值,没有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中国贵州六枝梭戛乡生态博物馆社区苗族非物资文化要发展,必须坚持处理好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017年,贵州省旅游发展大会将在六盘水召开,会议期间,梭戛生态博物馆将是参会者前往观光的一个点,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梭戛乡的发展,上级政府领导积极响应,拟将投入巨额资金开发打造梭戛乡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推动当地的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为此,本人由衷对党委政府有关领导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干部怀着崇敬之情,结合实际,就如何开发打造梭戛乡的旅游资源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决策参考。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梭戛乡的丰富资源
梭戛乡东接六枝特区新华乡,南与六枝特区岩脚镇隔河相望,北与织金县阿弓镇接壤,西与六枝特区新场乡、牛场乡比邻。全乡居住着苗、彝、回、穿青、仡佬、布依、汉等少数民族,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及为丰富。
(一)、民族文化。梭戛乡是苗族彝族回族乡,世代居住着大量苗族、彝族、回族、布依、穿青人等少数民族,其中以苗族最多,文化最丰富。在历史的长河中,梭戛乡成为少数民族创造光辉灿烂文化的一片沃土。据箐苗族口头史传说,古时候箐苗族就在梭戛乡高兴村举行过隆重的节日,今天依然(每年农历正月初十跳花节),如今梭戛乡高兴村尚有保存完好的以前箐苗族与汉族交战的古屯堡旧址古迹。尽管历史风云变化无常,但时至今日,博物馆社区12寨苗族依然把梭戛乡高兴村作为举行隆重节日的圣地,根据箐苗族口头史文化的描述,很早时期就有博物馆社区箐苗族在梭戛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开疆拓土和生产生活。最后以此地(梭戛乡高兴村陇戛寨)为中心分为12个组向两边扩散,这就是后来形成的12个箐苗民族寨子。正因为如此,梭戛的箐苗族文化古朴、独特、浓厚,不但具有全国意义,也具有世界意义。故梭戛乡高兴村就成了旅游胜地。这里是我们开发旅游资源的富矿。作为梭戛乡这一文明的摇篮。其培育出来的箐苗族文化丰富多彩、光辉灿烂、古朴独特。包括服饰文化,节日文化、歌舞文化、医药文化、饮食文化、芦笙文化、苗历文化、婚礼文化、丧葬文化、民间文学等丰硕成果,是开发打造梭戛旅游资源的根本原因。
(二)、自然风光。目前梭戛乡的旅游资源有梭戛乡高兴村迁于此与汉族交战的大屯小屯遗址、旅游资源景点凤凰洞、具有科考价值的梭戛乡沙子村千年古树——香楠树、黔中水利枢纽大坝景观点。梭戛乡境内回民山地观光园等,均在海拔1200米以上,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是集奇山秀水于一身的天然公园。解放以来,由于农民大力开荒种地,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胡锦涛同志倡导成立“扶贫开发生态建设”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下,梭戛乡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目前,绿色植被极佳,成为旅游开发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同时,梭戛乡有别具特色的箐苗族文化,独具一格的回民餐饮,也有较广阔的良田沃土,可以作为开发旅游资源的强大后劲开发利用。此外,梭戛凤凰洞周边的山上,大量岩洞星罗棋布,是游客猎奇探幽的好去处,是我们打造全域旅游的基础条件,值得认真勘察、挖掘和利用。
(三)、交通条件。一直以来,梭戛乡是六织纳公路的必经之路,油路早已穿境而过,成为了便民富民的重要依托。随着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全乡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硬化道路,各村基本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我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梭戛乡的交通条件必将在六盘水市路网建设优化升级的历史趋势下获得更加快速的改善,为全乡的旅游发展和民生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区位优势。关于梭戛乡的区位优势,这是显而易见的。其一,从历史上看,梭戛乡是古苗族——箐苗聚居区,对散居特区各乡镇、市内外各县区(特区)的苗族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是突出苗族文化中心的不二选择。其二、从地理位置上看,梭戛乡位于六枝北部,是六枝特区的北大门,对周边的旅游景点可以发挥辐射的积极作用,对全区旅游业产生“内强外壮”的良好效应。其三,从交流条件上看,梭戛乡路网贯穿全境,连接周边乡镇。为人流、物流的流通提供了及为便利的基础条件。其四,从自然环境上看,梭戛的地形地貌以及生态环境,优势比乡镇、县区的显著,是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窗口,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五)、领导关怀。梭戛乡的优势,更加在于各级领导的关怀,这是应有之义。据了解,梭戛乡今天的变化是多年来省、市、特区领导关系、支持、帮助的结果,这就为梭戛乡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有理由相信梭戛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一定不是梦。
二、梭戛乡的战略意义
大力开发梭戛乡的自然资源和箐苗族民间文化,实现两者的良好结合,使之成为梭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推手,不断助推全乡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旅游战略意义。根据《2014-2015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显示,中国旅游发展呈现八个新常态:一是在旅游行政方面,制度红利集中释放;二是简政放权方面,探索治理体系创新;三是在旅游需求方面,消费分层明显加速;四是在国际旅游方面,出境入境更加分化;五是在旅游投资方面,收益风险双向累积;六是在产业竞合方面,合纵连横开放平台;七是在旅游集团方面,商业帝国呼之欲出;八是在国际地位方面,大国旅游风范愈显。旅游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在这种新常态下,梭戛的旅游发展也欣欣向荣,为全乡的经济跨越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与其它地方的旅游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梭戛的旅游尚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的现状,无法与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形成更好的衔接互动。因此,积极开发打造梭戛的旅游资源,既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根本要求,也是应对新常态实现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迫切需要,对梭戛而言具有重要的旅游战略意义。
2、文化战略意义。文化是个广义的概念,泛指一切过去的、现在使用的由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狭义的文化,仅指某个族群在自己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各民族自身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哲学、音乐舞蹈、服饰工艺等等。从国际层面而言,文化已经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关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从国内的层面而言,各省(自治区)、各市(州)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将文化发展上升到战略的高度,使之成为一个地方发展的有力支撑。梭戛乡作为一个民族乡,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可挖掘的资源十分丰富,是实施文化战略的基础;从苗族自身的实际而言,苗族支系繁多,古有百苗之称,箐苗族文化具有其他苗族所没有的独特优势。我们有些领导往往误以为中国的苗族文化打造,任何地方都无法与黔东南相提并论,因而抱着消极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说,黔东南的苗族具有相对的人口优势,文化打造得比较早,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对苗族整体情况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梭戛箐苗族的文化特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不亚于黔东南。梭戛箐苗族的文化与黔东南苗族的文化,可以说各有千秋,比如梭戛箐苗族服饰文化更加注重对历史信息的传递,对刺绣蜡染等工艺的完美追求。在民族文化日渐演变成各地发展旅游的软实力的今天,民族文化的竞争愈演愈烈,文化的开发利用和话语权决定着一个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高度。梭戛乡拥有这么丰富的箐苗族民间文化,开发打造不但是对现在箐苗族文化的必要补充,也是全乡积极实施大旅游战略形成民族文化竞争优势的必然之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旅游的竞争,表面上是自然风光的竞争,本质上却是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的竞争。有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旅游事业才有了腾飞的翅膀,并越飞越高。
3、教育战略意义。积极实施旅游开发计划,大力挖掘利用箐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必然着眼于箐苗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汇集和整合,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平台,教育意义同时涵盖其中。箐苗族历史文化作为梭戛乡旅游开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教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其一,箐苗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其文化的充分展现无疑是一顿丰盛的民族文化大餐,有利于其他民族兄弟更加全面地了解箐苗族、认同箐苗族和学习箐苗族;其二,箐苗族传统文化中蕴含了诸多积极的人生哲学,比如传奇故事、儿童歌谣、文化艺术等等,对开阔眼界、启迪智慧、增长知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三,箐苗族传统文化展示平台的打造,不仅对旅游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对各民族互通有无、共同发展进步,乃至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更加广泛的巨大作用,凸显箐苗族文化之窗、娱乐休闲之地、民族和谐之乡的示范意义。
4、生态战略意义。梭戛乡多年的生态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从实地了解来看,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支撑,但梭戛乡的生态环境十分良好,处处山青水秀,这就为当地的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梭戛乡的生态建设,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历届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当地的生态保护,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计划,有力地巩固了现有的生态环境,大大提高了当地的森林覆盖面积;二是人民群众思想觉悟高,积极参与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保证了生态建设的稳步推进;三是地理环境是生态保持良好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全乡大多高山峻岭,不利于开垦种地,但山间肥田沃土比较开阔,解决了老百姓的种地需求,确保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发打造梭戛乡的旅游资源,其实也是在充分利用多年来生态建设的成果,积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挥生态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的示范作用。
5、法治战略意义。将箐苗族民间文化运用到旅游开发之中,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文化资源利用,也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从国际国内的形势来看,民族问题一直影响着各国的社会稳定。深入剖析矛盾的深层原因,民族问题实质上是文化的传承发展问题,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各民族对党委政府决策措施的认同,关系到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确认和保护。尤其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的及时出台,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制定,为各级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提供了遵循依据。在全乡上下致力于法治建设的今天,充分挖掘利用箐苗族历史文化,无疑是一种具体的依法行政行为,对助推法治建设意义十分深远。
三、梭戛乡的旅游定位
多年来,梭戛乡的旅游发展定位一直在摸索中前进,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存在诸多不足。就梭戛乡的旅游开发而言,就必须立足自身的最大实际,做好科学准确的旅游发展定位。旅游发展定位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事关全乡全特区甚至全市旅游业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项工作做得科学不科学,有没有可行性,关乎政府的持续发力和开发,关乎旅游业的成败和未来,关乎脱贫攻坚和小康建设。
1、12寨苗人乃至世界的朝拜圣地,古老苗族的文化摇篮。梭戛乡与箐苗族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留下了诸多的箐苗族民间文化。根据箐苗族口碑文学的描述,梭戛箐苗族的先民最初进入梭戛乡高兴村开疆拓土,梭戛乡高兴村就是博物馆社区12寨箐苗族发挥聪明才智的大本营。箐苗族与天斗与地斗的感人故事,一直流传在箐苗族民间,这些故事的发生地就是梭戛乡高兴村。比如长角苗(箐苗)由来的传说、祭箐节由来的传说、苗族打嘎由来的传说等等,都是发生在梭戛乡高兴村一带。我们考察和研究一个民族的历史,往往简单地从史料上寻找线索,而不是客观地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从而陷入就史料论史料的误区。梭戛箐苗族作为一个历经战火和迁徙的民族,加上历史局限和语言障碍,其边缘化导致的结果肯定是史料的淡忘。正因为如此,挖掘梭戛箐苗族的历史文化资源,更多的是要通过细致的田野调查和客观理性的判断,还以历史的真实和公正,以便于进行充分的挖掘利用。梭戛箐苗族文化的久盛不衰,充分表明箐苗族文化才是梭戛乡旅游开发的最大资源。离开或者弱化箐苗族历史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支柱作用,梭戛乡的旅游发展有可能丧失历史发展的机遇,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和巨大的成功。因此,依托箐苗族民间文化开发梭戛乡的旅游资源,可以保证当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态势,提升当地旅游资源的国内国际竞争力。
2、颐养身心的故土,回归自然的田园。积极开发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关键在于充分考量游客的基本需求,才能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根据属性的不同,游客的需求大致有物性需求、人性需求、神性需求和社会需求四种类型。物性需求是占比较大的部分,它可以充分满足人的感官体验,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动感体验和静谧体验等;人性需求主要包括感情体验、科学与智慧体验、运动体验、商务体验四个方面,是物性需求的延伸;神性需求主要是宗教体验,包括与宗教相关的文化故事、文化古迹、建筑景观等,这种需求主要来自人的猎奇心理,是比较独特的体验需求形式;社会需求包括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的需求,经济需求集中体现在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上,而文化需求主要体现为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游客产生诱导力和神秘感。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结合游客的基本需求,梭戛乡的旅游发展必须有一个前瞻的定位和站位,面向世界和未来,定位为“颐养身心的故土,回归自然的田园”,在满足游客基本需求中获得认同和赞誉,逐步形成国内国际影响力,使之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四、梭戛乡的开发打造
如何开发利用梭戛乡的箐苗族文化资源和迤逦的自然风光,实现二者的良好结合,确保当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和长远腾飞,使之在国内国际具备影响力,应当从机构设置、经费保障、亮点打造、基础建设、宣传途径五个主要的方面入手。
1、机构设置。以往的许多政府项目的实施,都成立了一支领导小组,确保了项目的落地生根。但领导小组的成立,大多针对的是短期性的重大项目,对需要形成专业化、常态化、长期化的旅游项目而言,采取以往的形式不一定能够保证梭戛乡旅游开发的有序、顺利实施,无法很好地适应发展变化的内外环境。鉴于此,应该及时成立副科级以上规格的单位(梭戛乡旅游开发办公室),专门从事梭戛乡旅游开发的详细规划和具体管理工作,便于实现管理的专业化、常态化、持续化,更好地推动旅游项目的落地,并快速产生效果。当然,也可以采取另外的措施,比如成立相应的国有企业(梭戛乡旅游开发项目有限公司)专门负责这个项目,明确企业的职能职责,形成政府与企业之间责任明确又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成立的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人才的使用最为关键,尤其是旅游人才、苗学研究专家、民间艺人等必须充实其中,形成一股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避免出现外行人管内行事的情况发生,造成人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2、经费保障。发展旅游业,挖掘苗族历史文化资源,经费保障是前提条件。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撑,旅游业就必定成为无源之水,箐苗族民间文化的挖掘利用也就无从谈起。关于梭戛乡的旅游开发经费来源,可以从四个方面解决。其一,充分挖掘梭戛乡发展建设的政治资源和政策资源,利用市特对梭戛出台的差别化政策,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其二,立足生态建设、民族文化保护、脱贫攻坚等项目实施的需要,积极向省市特有关部门争取财政倾斜措施,确保运作经费充裕和到位及时;其三,将一些运作经费纳入乡财政的年初预算,比如基本的人员工资、办公经费等,保证有关企事业单位运转正常;其四,根据梭戛乡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大力鼓励、吸引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之中,发挥民间资本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3、亮点打造。纵观国内外的各大景区,都有自己的亮点。可以这样说,亮点是一个景区成功打造的点睛之笔,直接关系到该景区的成功与失败。从梭戛乡的实际来看,自然风光引人入胜,但很难找出具有优于外地旅游景区的特点。厚重的箐苗族民间文化底蕴,始终是梭戛乡旅游业的顶梁柱,没有其他的选择。因此,梭戛乡旅游开发的首要任务,就是突出和强调箐苗族民间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搭建箐苗族传统文化异彩纷呈的基础平台,为梭戛乡的自然风光增添丰富的内涵和足够的魅力。关于箐苗族民间文化的打造,可以按照“一节、一场、一园、一寨、一碑、一堂、”的思路进行。“一节”,即按期举办一个节---苗族传统节日,比如箐苗族跳花节、端午坡节等,以节日的形式增加旅游景区的人气,以便在最短时间内提高知名度,形成竞争力。“一场”,即苗族文化广场,有了广场就可以充分展示箐苗族文化元素,供游客或当地居民娱乐活动,为箐苗族传统节日的长期举办提供固定场所;“一园”,即箐苗族文化体验园,充分将箐苗族的文化精华浓缩在其中,包括节日文化、服饰文化、医药文化、狩猎文化、饮食文化、婚礼文化等等,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文化强势,真正打好箐苗族文化旅游这张王牌;“一寨”,即箐苗族工艺品展销和美食古寨,在补空寨王兴发家对面月亮山上(现毛路已修到山上),根据箐苗族传统建筑的设计,结合箐苗族历史的演变过程,修建独具特色、功能齐全的箐苗族古寨,打造适应当下人们追求健康食品的需求,把箐苗族饮食文化的挖掘利用引向深入;“一碑”,即箐苗族长河历史纪念碑,参考苗族口碑文学,梳理和介绍箐苗族在梭戛乡高兴村开疆拓土的历史功绩,并将石碑树立于箐苗寨前供前来参观的游客瞻仰;“一堂”,即箐苗族历史纪念堂,堂内全面介绍箐苗族的历史渊源等重大事件和历史脉络,重点宣传高兴箐苗族的历史文化、民间习俗、生产生活等内容,提高高兴箐苗族文化的社会认同和影响力。
4、基础设施。开发打造梭戛乡的旅游资源,仰赖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解决水、电、路、房的问题。在水的方面,可以在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附近搞好水利设施建设,确保供水充裕,满足景区内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在电的方面,主管部门与电力部门要通力合作,积极完善供电设施,确保景区内的供电量,保证日常用电正常;在路的方面,交通部门要主动适应梭戛乡旅游发展的要求,全力打造一个畅通、优质的路网,保证道路四通八达,为观光游客提供交通便利,为旅游业的发展发挥基础性作用;在房的方面,要进行必要的城镇规划,对景区内的民房进行拆迁,对景区外的城镇建筑和民居进行特色处理,充分彰显箐苗族传统建筑的特色,营造浓厚的箐苗族文化气息,进一步加深景区的历史文化底蕴。
5、宣传途径。旅游开发工作启动后,旅游业的成功运作与知名度密切相关,而通过各种途径加大景区宣传是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有效手段。梭戛乡积极实施旅游计划,宣传工作必须紧随其后,可以通过各级报刊、电视、网络、微信、路标等途径进行宣传造势。如何利用好这些基本的宣传路径,前提必须提供足够的宣传经费,聘请专家做好宣传策划,按照可行方案进行高端运作。很多人对宣传经费的认识不足,以为简简单单打个路标、登一次报纸就完事,殊不知宣传关乎知名度,知名度关乎经济效益。以可口可乐饮料为例,其宣传经费上亿,保证了其产品销量稳步上升。宣传策划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比如资深媒体人、苗学研究专家、经纪人等,这样才能保证宣传的重点、亮点得以体现,不同的时段又有不同的侧重点,保证宣传内容的多样性、趣味性。宣传的基本形式,可以采取承办各类研讨活动、文学笔会、重大会议、重要传统节日活动等办法,积极邀请新闻媒体进行专版宣传报道,运用微信等便捷渠道呐喊助威,形成强劲的宣传态势。邀请的媒体,层次越高越好,有利于形成权威信息和社会影响力,为拉动旅游业的发展打造人脉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