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的苗家人崇拜枫香树,选址建寨必先种枫香树,如果枫香树种活了,即为建寨吉祥地,如枫香树种不活,则另迁他处。
黔东南苗族先民原来居住在东方的在鱼米之乡,过着美好的生活。由于洪水滔天,苗族向西迁徙。于是,苗族古歌唱到:“来看五对祖、父母迁西走。朔河而迁徙,老人很辛苦。海边无枫树,海边无寨子。只好向西迁,来到珠江上。我们才安生。开辟三角洲,第二鱼米乡。常恋枫香树,寨头寨尾香。祖宗东土来,到插枫香树。古老枫香树,苗家神圣树。长久人口多,我们又迁徙。珠江上游走,来到了柳州。柳州地方好,安居在柳州。苗家更兴旺,苗家更繁荣。延续了梦想,年长人口多。我们又迁徙,朔都柳江走。来到了融水,我们又安居。苗疆好山水,定居才安生。久长又分居,溯都柳江上。来到了丙妹,我们又安居。丙妹地方小,人多住不下。我们又迁徙,来到了榕江。车江好地方,苗家古都建。选举苗王靠大家,大家议定好日子,虎年的丑月,丑月的丑日,是个好日子。就在农历二月二,选举产生了苗王。雷公听了也下凡,龙王听了也上岸。祝贺苗王有江山,苗家儿女万万代。江山大地永不变,苗家山水在止地。苗家儿女多幸福,千年万代有来源”......


黔东南苗族在榕江繁衍生息,人满为患,后来又继续迁徙。于是,苗族古歌又唱到:“人多地少要迁徙,迁到外地人丁望,都柳江上游不再走,另往稻花河上游走。那条河倒流,河水往上流。来到了仓门坳,看到两边同时好。安居乐业两边好,胜过鱼米之乡好。”生儿育女至今天,没有战争与掠夺。古往今来避战争,苗家儿女不好战。几千年的历史迁徙,漫长的岁月苦苗民。江山是祖人是客。回想东方迁徙苦和难,祖宗迁徙的遗迹。苦难迁徙代代传,我们祖宗东土来。口传祖宗如何如何来,留给子孙万代传,子子孙孙知祖先。
据说:我们祖先在东土迁徙前是名门望族,当时在东土是鱼米之乡,因为东土鱼米之乡人口太多,生活空间太狭窄。压力太大。苗族先祖们才离开东土鱼米之乡。来到了黔东南,开发处女地,寻找新的生活空间。生活很辛苦,山穷水恶,到这莽莽大山中来谋生。其中,苗族五大支系(西氏、方氏、尤氏、柳氏、共氏)来这里最早的,当时根本没有什么驻军屯堡等等。
后来迁徙是明朝洪武年初,“调北镇南”就开始驻军开发贵州,明军实行:屯军、屯民、屯商等等。当时江西读书人甚多,为了缓解人口生活压力,大量用江西官吏来贵州任职。
历史记载:洪武三十年(1397)三月,在古州明军对苗族侵略。朱元璋基本统一全国后,对原本实行宽松统治的云贵地区强制改土归流,把苗族人民赶到山林中,强占苗家良田土地,强占苗家美女,屠杀土司寨老族长。这个时代也是起义最频繁的时代、也是命运最悲惨、苦难深重的时代。客家住在场中(山间盆地),强行苗民修城墙保护他们。大大小小的少数民族、土司和明军争斗。持续的战争,苗族人民被不断驱逐,把有好田好地好交通的地方,无条件交给明朝官兵。如明朝嘉靖年间,明军官兵在庙岭地区强行收税,并强迫苗民歌舞接待。所以,至今各地都有江西馆,不知情的苗民还以为江西迁徙来的,其实是明清统治官吏暴力征服苗民,消磨斗志,使之边缘化。
历史记载:明天启年间十一年,清政府推翻了明朝,苗族人民纷纷响应推翻明朝的新政权。大部分苗族人民回到了自己的家园过着美好的生活。苗满汉一家人,人丁兴旺,生儿育女。但是,好景不长。清朝雍乾、嘉庆、咸同等年间。由于清朝地方官员贪污腐败、强行对苗族人民征收苛捐杂税,民示聊生。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当时黔东南苗族起义的领导是红银、白党、包利、张秀眉等。后来清政府又按以苗治苗的方针,重新稳定苗族人民生活。
苗族人民通过辗转迁徙和争战的日子,最终在新的历史时期,用智慧种活了枫香树,人们立村建寨,生生不息。莾莾青山,幽幽河流,隐隐田园,茫茫历史,如过眼云烟。如今黔东南的苗寨,有楓香树保护着,枝繁叶更茂,幸福指数年年攀升。
|